天车改造自动化钢丝工字轮搬运桁架机械手
- 2025-09-23 14:34:00
- 大象龙门 原创
- 57
在金属压力加工领域,钢丝工字轮的搬运曾是制约生产效率的"卡脖子"环节。传统天车作业模式下,操作员需在10米高空完成吊装、定位、放置等复杂动作,单次搬运耗时超过15分钟,且存在吊具晃动、定位偏差等安全隐患。某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,将原有天车系统升级为桁架机械手自动化搬运系统,实现了重载搬运的精准化与高效化转型。
改造后的桁架机械手以钢结构框架为支撑,构建起X、Y、Z三轴联动运动体系。X轴60米的超长行程覆盖整个轧制车间,配合Y轴25米的横向跨度,形成1500平方米的无障碍作业区域。Z轴2米的垂直升降能力,则确保机械手可精准抓取堆叠在3米高货架上的工字轮。这种立体空间布局,使原本需要多台天车协同完成的搬运任务,现由单一机械手系统即可高效执行。
针对钢丝工字轮平均2.8吨的重量特性,系统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桁架主体,关键部位实施有限元分析优化。伺服电机与行星减速机的组合配置,在保证3吨额定载荷的同时,实现±1mm级的位置精度控制。特别设计的防摇摆算法,通过实时调整运行加速度曲线,将重载状态下的吊具晃动幅度控制在±5mm以内,彻底解决了天车作业时的摆动难题。
改造前,天车完成一次完整搬运需经历人工挂钩、试吊、定位、摘钩等9个步骤,平均耗时15分钟。桁架机械手通过程序预设搬运路径,配合视觉定位系统自动识别工字轮位置,将整个流程压缩至4分钟以内。在连续作业测试中,系统日均处理量从48件提升至180件,设备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,显著缓解了轧制生产线的物料供应压力。
桁架机械手配备多重安全防护机制:激光防撞系统实时监测作业空间内的障碍物,力控传感器在遇到异常阻力时立即停止运行,安全光幕将操作人员与危险区域物理隔离。改造后,车间内因搬运作业引发的事故率降至零,同时减少了3名高空作业岗位,相关人员经培训转岗为系统监控员,实现了安全生产与人力资源优化的双重目标。
联系人: | 刘工 |
---|---|
电话: | 13991191898 |
Email: | wxg@truman.com.cn |
微信: | lcqn2020 |
地址: | 北京市密云区经济开发区西统路8号 |